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年画
年画,又称年画,是中国板画的一种流行形式。 它是一种彩色木版画,经常用于农历新年期间的装饰和仪式表演。 每到新年,人们都会在自家的佛龛、门窗、门墙、炉灶上贴上新鲜的年花,以营造喜庆的气氛,祈求来年的好运。 年画的主题涵盖宗教和世俗两个方面,从门神、吉祥物到戏曲场景、婴儿和美女。 这些主题旨在增强新年气氛,并为参与装饰的人们带来好运。
南京长江大桥- 中国自力更生和集体力量的象征
中国以其卓越的桥梁而闻名,其中南京长江大桥因其历史意义而脱颖而出。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座双层桥开创了新局面。 这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国建筑师设计和建造、没有任何外国援助的现代桥梁。 结果,它成为了民族坚强意志、集体力量、独立和团结的象征,成为中国前首都南京的珍贵标志。 对于南京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几代人来说,它一直是自豪的源泉,是团队合作精神的提醒,也是技术成就的象征。 1937年,一位美国桥梁工程师声称,由于水文复杂、地质条件恶劣,在南京修建长江大桥是不可能的。 然而,大桥正式开工建设是在1960年,没有外国专家的帮助,仅仅依靠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和坚定的决心就成功了。 工人和工程师为确保施工质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大桥的高度和深度一度被认为是工程奇迹。 这座桥甚至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最长的公路和铁路双重功能的桥梁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大桥未建之前,人员和货物过河必须依靠渡船。 经过城市的火车必须拆卸并装上船才能继续旅程。 大桥的建成,改变了这座城市居民的生活。 它使过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减少了出行时间,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这座桥对提升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南京和全国其他地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山唐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探索江苏丰富的地质文化历史
位于江苏江宁的房山唐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是唐山国家地质公园内一个迷人的目的地。 该公园致力于地质研究、科普教育和文化旅游。 游客可以探索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文化旅游综合体和令人惊叹的时光隧道。 该博物馆对地质和人类进化变化进行了引人入胜的解释,带领游客踏上以唐山地质为基础的生命进化之旅。 博物馆的一大亮点是再现了人类祖先在南京的原始生活环境,以独特的视角了解这片土地如何影响人类的基因和文化。
兔花南锦纱
南京云锦的产品,这是一件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1368-1644)的精美纱布。 三行兔、菊、牡丹已织成黄布。 有的兔子拿着桂花,有的拿着长生不老的灵芝。 创意纱布的构图井然有序,富有节奏感。 是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的珍品之一。
带有拿破仑·波拿巴肖像的瓷牌在中国武汉制作
收藏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一块瓷牌(约 1920-1930 年)引起了研究人员的特别兴趣。 装饰着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1799-1804 年)的肖像,他是法国皇帝,也是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在他的肖像上方,有黑色的中文铭文:“法国总统拿破仑”。左下方题款为汉口(今武汉市)荣康瓷器厂饰,下方红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出口的瓷器曾是西方陶瓷爱好者的终极标志。 汉口以其青瓷和白瓷制造而闻名。 然而,汉口白瓷制品在欧洲很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装饰牌匾的法国政治领袖和军事指挥官的形象模仿了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1797 – 1856 年)的著名肖像“L’empereur Napoléon Ier dans son cabinet de travail en 1807”。 或者可能是基于本幅画的构图的钢刻板。中国瓷牌匾的赞助人和最初用途仍有待发现。
有兔子图案的中国手工艺品
由于 2023 年被认为是兔年,根据中国农历,ChinArmArt 展示了带有兔子图像的中国文物,一些与其他吉祥动物图案相结合。可追溯至西汉(公元前 206 年至公元 24 年)的金色皮带扣设计成兔子形状。 它的尾巴向后延伸形成一个钩子。 兔腹下有一圆钮。 带扣可以对开,用榫眼连接在一起。 这个可爱的皮带扣是南京博物院永久收藏的一部分。 本件木桌屏风上以浅浮雕的方式描绘了两只兔子,栩栩如生。 一只兔子用后腿站立,而另一只则趴在地上。 竹、石、草、花环绕,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独特的雕刻工艺和稀有的质感,更增添了屏风的高雅和精致。 为浙江省博物馆永久馆藏珍品。 一个可追溯到辽(916-1125)和金(1115-1234)朝代的木制建筑构件,浮雕着一只被蛇缠绕的兔子。 根据传统风水(中国风水),蛇缠兔的形象预示着婚姻有希望。 作为巴林左旗出土陪葬品,木建筑构件被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契丹博物馆永久收藏。
中国“祖先画像”
长辈肖像画,无论是在生前或根据描写、想象而作,都是中国古典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于 1 月 1 日举办了一场“祭祖画”展览,展出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的精选祖先画像。该节目从艺术的角度和体现中国古代文化意义的习俗来审视传统——尊重逝者,铭记他们的高尚道德,并以此教育年轻人坚持他们的原则。祖先画像或祖先画是专门画在纸或绢上供祭祖使用的。 他们几乎总是以近乎真人大小的正面姿势描绘他们的主题,最常见的是坐在一些虎皮宝座上,脚下铺着漂亮的地毯。 人们相信生者的力量存在于他们死后的肖像中。 一般来说,他们穿着带有徽章的正式礼服,以彰显他们的等级和地位。 唯一的区别与性别有关。 女人的脚,被认为是女性身体中最色情的部分,总是被隐藏起来,而且通常情况下,女人的长指甲的手也被隐藏起来。 虽然祖先所穿的服饰可以表明其宫廷地位和社会地位,但肖像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面部。 所有的祖先都被描绘成几乎相同的表情——一种象征性的平静和超然的表情——以暗示一种客观的、超凡脱俗的地位。 明朝(1368-1644)使用了中国祖先肖像。 1911年清朝灭亡前,祖宗画很少能买到,也很少公开展出。 大多数留在了家庭成员的手中,摄影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后来取代了旧传统。 如今,这些画作被公认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收藏家的追捧。
明朝皇子戴什么皇冠?
明朝(1368-1644)的皇子戴的是什么皇冠? 九弦冕(皇冠)提供了一些线索。 “冕”是明代服饰体系中最重要的礼冠,由藤条编织而成,黑漆金饰。 它的顶部连接着一块黑色的木板,装饰着九根前后弦。 每串包含九颗珠子,颜色为红、白、绿、黄、黑。 1971年出土于山东省邹城的明鲁亲王朱坦墓,是山东博物馆的考古珍品之一。
少见的唐代瓷鼓
这件带有青釉装饰的黑釉陶瓷腰鼓是唐代庐山瓷器的一个例子,展示了唐代(618-907)乐器的样子。这种从中亚传入中国的鼓,最初是用木头和动物皮制成的。 它的身体有两个宽边和七个凸起的弦纹。 其流畅的线条、颜色和结构使其成为罕见的陶瓷作品。 作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唯一完整的庐山腰鼓,它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重要资料。
母亲和她的孩子的中国反向玻璃双联画:西方遇见东方
“苏富比”最近代理了一幅中国的逆向玻璃画——双联画,题为“母子”(逆向玻璃画双联画,中国面向欧洲市场,清朝,18世纪)。右翼以中国水墨画为灵感的山水布景,以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和配饰的中国妇女和她的儿子的二人构图表现母子主题。左翼在人物的服装和面部特征方面展示了西方的影响,类似于圣母与孩子的主题。 倒玻璃画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跨越了中国出口艺术、玻璃加工、美人画(美人画)和色情艺术的流派。这是一幅大画,描绘了花园阳台上人物的详细场景。玻璃上的反向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包括将颜料涂在一块玻璃上,然后通过将玻璃翻转并透过玻璃观察图像来查看图像。另一个用来指代冷画和玻璃背面镀金艺术的术语是 verre églomisé,以法国装饰家让-巴蒂斯特·格洛米 (Jean-Baptiste Glomy)(1711-86 年)的名字命名,他使用反向涂漆的玻璃框住版画。在德语中,它被称为 Hinterglasmalerei。 倒置玻璃画通常与整个 18 世纪及以后的英国乡间别墅收藏有关,当时其鲜艳的色彩和异国情调使它们成为时尚精致的高度,其中有一部分遵循了欧洲原件,这些原件将被倒置并一丝不苟在广州及周边地区工作的艺术家使用中国画笔将油彩复制到玻璃上,为中国南方港口和出口市场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