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传统:亚美尼亚侨民参加西班牙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
中国新年源于农历,是全世界最令人期待的节日之一。每年,这个节日都与特定的十二生肖相一致,反映了时间的循环性。2025 年,人们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象征祖先智慧和宁静的木青蛇身上。除了传统节日外,庆祝活动还融入了被认为能带来繁荣和成功的习俗。中国新年主要在中国庆祝,但已具有全球意义,许多国家都加入了庆祝活动——包括西班牙。今年,巴塞罗那的亚美尼亚社区将首次参加庆祝活动。在埃尼·萨尔基相的带领下,“埃尼巴塞罗那舞蹈团”将展示亚美尼亚民族舞蹈和传统,凸显亚美尼亚侨民的文化丰富性。他们的演出定于下午 6:30 和 6:45 在巴塞罗那标志性的凯旋门附近举行。该活动向公众开放,邀请所有人来感受文化的和谐。
亚美尼亚文化展:天津精彩纷呈
2024 年 12 月中旬,在天津蒙特梭利幼儿园,亚美尼亚教师 Arevik 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庆祝亚美尼亚文化、美食、风俗、视觉艺术和传统服饰。孩子们了解了亚美尼亚丰富的传统,包括家庭在亚美尼亚世界观中的重要性以及亚拉拉特山对全世界亚美尼亚人的象征意义。在活动开始前,孩子们有独特的机会学习如何制作亚美尼亚传统扁面包“lavash”。活动期间,他们热切地分享了他们对活动的印象和所获得的知识。庆祝活动的亮点是孩子们对深受喜爱的亚美尼亚歌曲 Kaqavik(鹧鸪)的深情演绎。这首罕见的歌曲由世界著名的亚美尼亚音乐家 Komitas 创作,将民间元素与深厚的艺术性融为一体,成为亚美尼亚文化遗产的持久象征。歌词由著名作家霍夫汉内斯·图马尼扬创作,灵感来自口头传统。为了增加活动的真实性,阿雷维克老师穿了一件来自瓦斯普拉坎地区的传统长袍。这件精美的服装属于 ChinArmArt 收藏馆,该馆收藏了中国唯一的亚美尼亚民族服饰。
通过艺术探索亚美尼亚:Aida Baghdasaryan 在上海举办的创新玩偶制作工作坊
2024 年 11 月 12 日,亚美尼亚教育家 Aida Baghdasaryan 在上海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ICES) 举办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文化工作坊。工作坊旨在向来自中国和国际的师生介绍亚美尼亚丰富的文化遗产。该计划全面探索了亚美尼亚的历史、文化特征(包括历史和当代),并概述了该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重要古迹。Aida Baghdasaryan 还重点介绍了亚美尼亚民族服饰,讨论了其历史背景和与现代社会的相关性。工作坊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动手活动,参与者制作身着传统服饰的亚美尼亚玩偶。这种引人入胜的体验让与会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从而获得了非常丰富的学习体验。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中国参与者,也吸引了热衷于接触亚美尼亚艺术和民族志的国际教育工作者。在一个特殊的时刻,Aida Baghdasaryan 穿着一件来自卡林地区的亚美尼亚民族服饰的复制品,这是 ChinArmArt 收藏品中的一件杰出作品——这是中国唯一的传统亚美尼亚服饰系列。ChinArmArt 收藏品中的其他几件地区服饰也得到了展示,进一步加强了文化交流。
哈恰图良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
由阿拉姆·哈恰图良文化基金会主办的2024年哈恰图良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于11月1日在著名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这一盛事旨在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音乐家的才华。比赛以一场特别的开幕式拉开帷幕,阿拉姆·哈恰图良文化基金会代表、著名大提琴家玛丽·哈科比扬登台献艺。她与中国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难忘的音乐体验,为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拉开序幕。
中国-亚美尼亚友谊学校: 通过民族志和设计专业定位启发未来
2024年10月31日,位于亚美尼亚埃里温的亚美尼亚-中国友谊学校基金会举办了一场意义重大的研讨会,由亚美尼亚设计师和民族志学家Vahe Kotanyan主持。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专业定位”,旨在为高年级学生深入介绍环境设计师和民族志学家的职业。在研讨会上,Kotanyan先生详细阐述了亚美尼亚民族服饰的复杂细节,突出了其文化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他讨论了对各种颜色和色调的感知,强调这些元素是如何交织在亚美尼亚世界观和习俗中的。研讨会还讨论了色彩感知的心理方面及其对环境设计领域设计选择的影响。此外,Kotanyan 先生还探讨了职业环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人性品质和人际关系。他强调合作、沟通和文化意识是民族志和环境设计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本次研讨会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里程碑,因为它代表了民族志学科与亚美尼亚-中国友谊学校之间的首次合作。据组织者介绍,这种伙伴关系预计将发展成为一系列定期活动,促进对这些职业的更多探索,丰富学生的教育体验。这些举措有望促进后代对文化遗产和专业实践的更深入了解。
亚美尼亚文化特色展:天津外国语大学传统服饰与表演艺术
10 月 24 日,一群在中国的亚美尼亚留学生参加了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民族服饰时装秀,彰显了亚美尼亚丰富的文化遗产。学生们展示了传统服饰,同时表演了亚美尼亚表演艺术。值得注意的是,Mariam Barseghyan、Mariam Ghazaryan 和 Liana Tsakanyan 穿着精心制作的手工服饰,这些服饰的灵感来自埃里温的传统服饰、乌尔法刺绣以及 20 世纪 70 年代与亚美尼亚民间舞蹈相关的舞台服饰。观众对亚美尼亚文化表演表现出了极大的赞赏,尤其是 Liana Tsakanyan 表演的 Uzundara 舞蹈。值得注意的是,亚美尼亚学生穿的服饰是 ChinArmArt 收藏的复制品,该收藏品是中国唯一的亚美尼亚传统服饰宝库。
在中国一瞥亚美尼亚:在 Great Light Montessori 促进文化理解
10 月,广州 Great Light Montessori 幼儿园将整个月专门用于探索亚美尼亚文化、传统服饰和遗产。在亚美尼亚语老师 Armine Simonyan 的指导下,学生们参与了全面的活动,包括了解亚美尼亚的地理位置、国旗、多样化的景观、历史建筑和重要的文化遗址。此外,他们还学习了亚美尼亚传统乐器、亚美尼亚音乐的特点、烹饪方法、亚美尼亚语的基本问候语以及亚美尼亚民族服饰的独特特征。 10 月 24 日,幼儿园举行了庆祝活动,展示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在活动中,孩子们穿上了亚美尼亚传统服饰的现代复制品。据西蒙尼扬女士介绍,此次展示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包括中国教育工作者、幼儿园管理人员、家长和国际观众,他们特别注意到服装的鲜艳、美观和优雅。 值得注意的是,西蒙尼扬女士穿着具有代表性的瓦斯普拉坎地区传统服装,其特点是独特的头饰、丝绸长袍和外衣,并配以装饰围裙。她还佩戴了亚美尼亚金属配饰和珠宝首饰。中国儿童穿着来自东亚美尼亚的传统服装,这些服装来自 ChinArmArt 系列,该系列是中国独家收藏亚美尼亚民族服装。
亚美尼亚纪录片《1489》:一个关于爱、失去和坚韧的故事,现已在中国上映
《1489》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讲述了 Shoghakat Vardanyan 及其家人在寻找弟弟 Soghomon 的过程中经历的痛苦历程。Soghomon 是一名 21 岁的学生和音乐家,即将完成义务兵役,但在 2020 年 9 月阿塞拜疆对亚美尼亚的军事袭击中失踪。他的遗体上只留下了数字“1489”,这令人悲伤。 两年来,Vardanyan 的家人经历了一场情感上的挣扎,以揭露真相,这段旅程以原始的诚实和真心记录下来。这部电影记录了他们应对不确定性和损失的斗争,同时也反映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留下的更广泛的伤痕。 如今,《1489》来到中国,将于10月26日至27日在杭州著名的西湖IDF电影节上展映(地点:中国美术学院,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象山路352号)。这部电影登上这个国际平台,证明了其信息的力量,它跨越了文化,触动了亚美尼亚以外的观众。导演Shoghakat Vardanyan将出席电影节开幕式,她表示希望看到亚美尼亚同胞在观众席上,因为她家人的坚韧和回忆故事将传到世界新角落的观众耳中。 值得一提的是,《1489》在著名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上获得了最佳影片的最高奖项。 IDFA 评审团在表彰中将《1489》描述为“一部像一束刺眼的光芒一样的电影,使悲伤的广阔隐藏内部景观可见,并从无法忍受的缺失中创造出有形的存在。” 评审团进一步赞扬了这部电影的深远影响,称其为一种电影生存工具,迫使观众面对他们可能宁愿忽略的方面。
历久弥新的优雅: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 1881 年亚美尼亚婚纱
这件收藏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编号:1991.55)的服装采用华丽的丝绸和金色成分,搭配优雅流畅的轮廓,凸显了其在亚美尼亚文化中用于仪式的用途。这件礼服由 Fimi M. Samour 夫人慷慨捐赠,她的亚美尼亚家庭于 1921 年从阿达纳移民到美国,据确定是她母亲 1881 年的婚礼礼服。 这件礼服采用华丽的紫罗兰色条纹纺织品制成,面料可能使用了紫红色,这是 1856 年引入并在欧洲采用的第一种合成染料。这件礼服以宽而深的紫色条纹为特色,中间点缀着较窄的紫红色条纹,所有条纹都饰有连续的金色卷轴图案,让人联想到花卉图案。复杂的条纹图案是通过一种复杂的编织技术实现的,该技术将细金属线与丝绸芯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高度精致和奢华的纺织品。 这件连衣裙反映了西亚美尼亚地区传统和欧洲影响的融合,展示了镂空领口、深直前开口和不对称袖子,这是奥斯曼帝国亚美尼亚服饰的典型特征。然而,锥形袖口和紧身胸衣,以及金属钩和环的加入,揭示了欧洲剪裁方法的影响。这款全长裙摆有深褶皱,在穿着者的动作过程中,尤其是在跳舞时,裙子会展开,露出更宽阔的空间。这种对高品质材料的大量使用不仅凸显了服装复杂的亚美尼亚工艺,也表明了穿着者高尚的社会地位和富裕程度。
乌赫塔萨尔岩画:亚美尼亚神圣岩石上的古老回响
乌赫塔萨尔岩画,又称乌赫塔萨尔山或“朝圣者山”的岩石雕刻,位于亚美尼亚休尼克省南部地区的西西安镇附近。该遗址包含 1,000 多块装饰性岩石碎片,一直延伸到山脚。这些岩画刻在深棕黑色的火山石上,据推测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公元前 12,000 年),与随后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化有关。 该遗址拥有丰富多样的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雕刻,以及后来时代的其他雕刻。这些岩石碎片上的描绘包括狩猎场景、各种动物、螺旋、圆圈、几何形状和十二生肖。研究表明,该地区可能曾是从事放牧的游牧部落的临时住所。对这些岩画的检查表明,它们已被使用了许多个世纪。 虽然乌赫塔萨尔岩画的发现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但全面的研究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才开始,随后的调查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然而,对该遗址的彻底了解仍然是学术界持续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