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宣布后,亚美尼亚将主办2026年世界顶级葡萄酒大赛
亚美尼亚被选为2026年布鲁塞尔世界葡萄酒大赛(CMB)的主办国,该大赛是国际上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葡萄酒大赛之一。该消息在中国银川举行的2025年布鲁塞尔世界葡萄酒大赛活动上宣布,亚美尼亚代表参加了传统的国旗交换仪式,正式宣布亚美尼亚成为下一届主办国。布鲁塞尔世界葡萄酒大赛创办于30多年前,是全球公认的葡萄酒卓越典范,每年汇聚370多名专家评委,对来自49个国家的近7500款葡萄酒进行评选。往届主办国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墨西哥等主要葡萄酒生产国。预计2026年亚美尼亚大赛将吸引400多名国际葡萄酒专业人士,包括侍酒师、买家、记者和行业领袖。亚美尼亚官员强调了该国在酿酒业日益增长的声誉,将古老的传统与现代创新融为一体,并强调举办此次活动将进一步提升亚美尼亚在全球葡萄酒行业中的地位。
亚美尼亚学子在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展现民族文化遗产
2025年5月初,南京大学的亚美尼亚留学生以文化使者的身份,在该校年度国际文化节上精彩呈现了本国传统文化。学生们身着ChinArmArt收藏的精致传统服饰,将国家展位打造成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吸引了众多关注。亚美尼亚展区通过三大特色环节脱颖而出:访客既可参与互动文化游戏,欣赏手工制作的民族饰品,又能品鉴亚美尼亚葡萄酒与特色糕点等地道美食。这场多感官的文化盛宴,为观众全面展现了亚美尼亚悠久的历史与艺术传承。此举延续了在宁亚美尼亚学子的文化传播传统。作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高等教育重镇,南京汇聚了多元国际社群。亚美尼亚留学生始终以饱满热情参与南京各高校的文化节庆活动,年复一年通过展示民族传统,持续强化中亚两国的文化纽带。
来自中国南京大学的亚美尼亚学生在塔什干青年领袖可持续发展周上展示了亚美尼亚塔拉兹长袍
南京大学的亚美尼亚学生玛妮·瓦尔达尼安(Mane Vardanian)在2025年4月23日至26日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举行的青年领袖可持续发展周上,以优异的成绩代表了她的祖国和学术机构。这一享有盛誉的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机构中亚国际研究所(IICAS)和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联合举办,汇集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新兴领袖,共同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活动期间,瓦尔达尼安发表了关于气候行动的演讲,并结合她在南京大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方法。文化晚宴的一大亮点是瓦尔达尼安身着来自ChinArmArt民族志收藏的全套塔拉兹长袍,展示了亚美尼亚丰富的文化遗产。她精心制作的埃里温风格服装,包括饰有花卉装饰的宽松连衣裙、传统头饰和风格化的围裙,生动地体现了文化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管理。
亚美尼亚学者推动南高加索-中国关系国际学术对话
4月26日,由山东航空学院主办的学术会议“从南高加索到中国:历史遗产与现代经济文化融合”为跨区域学术合作开辟了新路径。亚美尼亚外交代表表现突出,包括亚美尼亚驻华使馆经济商务参赞科里云·加扎良(Koryun Ghazaryan)、一等秘书哈鲁秋恩·海拉佩强(Harutyun Hayrapetyan)以及前驻华大使马纳萨良(Manassarian),展现了亚美尼亚对学术外交的重视。格鲁吉亚驻华大使帕塔·卡兰达泽(Paata Kalandadze)及使馆代表亦出席会议,体现了地区合作精神。中方代表包括知名学者、地方政府代表及产业园区负责人,山东航空学院党委书记李长海教授等高校领导也共同参与讨论。亚美尼亚学者发表了前沿研究成果:苏州大学的安妮·马尔加良博士(Dr. Ani Margaryan)探讨了亚美尼亚商贾阶层在艺术赞助中被忽视的作用,而南京大学的安娜·阿达米扬(Anna Adamyan)则重新诠释了亚美尼亚“宇宙树”符号的跨文化意义。这些研究引发了与中国学者关于共同历史叙事和现代经济协同效应的热烈讨论。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包括计划中的联合出版物和教师交流项目,彰显了学术外交如何通过严谨研究和机构合作,强化南高加索与中国的联系。
保罗·查特爵士(Sir Catchick Paul Chater Astvatsatryan):他赋予了香港以生命力和美丽
保罗·查特爵士(Sir Catchick Paul Chater,原名哈奇克·波戈斯·阿斯特瓦萨特里安)于1846年9月8日出生于加尔各答,根据拿撒勒亚美尼亚教会的洗礼登记册记载,他从悲惨的出身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香港现代化进程的杰出人物。1855年,查特成为孤儿,《香港电讯报》于1926年5月28日刊登讣告,记载了他于1855年至1862年期间就读于马提尼埃学院。1864年,他抵达香港,这记载在1865年的《香港年鉴》中,标志着他开启了一段非凡的旅程,这段旅程将改变这片殖民地的商业和面貌。遮打凭借敏锐的金融头脑迅速成为香港商界的领军人物。他于1889年与他人共同创立了香港置地公司,公司注册文件证明了他的关键作用;而他于1889年至1926年担任香港电灯公司董事长,这段经历被记录在董事会会议记录中,为殖民地带来了电气化。他富有远见的海旁填海计划(1890-1904)正式记录在《香港政府宪报》,该计划扩展了香港的海滨,创造了宝贵的新城市空间。据《南华早报》档案记载,1886年牛奶公司(Dairy Farm)的成立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农业和粮食生产。除了商业成就之外,遮打还拥有殖民地时期亚洲最著名的私人艺术收藏之一,这些收藏品均通过拍卖记录和博物馆档案进行了仔细的记录。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器包括一套著名的63件乾隆时期瓷器,其中12件精选藏品于1911年捐赠给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这在博物馆的入藏记录中已有记载。他的玉器收藏,尤其是现藏于香港艺术馆的明代软玉酒器“遮打杯”(藏品编号1967.0123),展现了他对亚洲文物的敏锐眼光。他的欧洲藏品包括摄影师约翰·汤姆森于1878年委托创作的肖像画(记录于皇家地理学会收藏的汤姆森日记中),以及乔治·钱纳利于1846年创作的标志性作品《香港港》,该作品刊登于1903年的《艺术期刊》。遮打的文化赞助远不止于收藏。 1910年,他捐赠2万英镑设立香港大学文学院,这笔款项记录在大学理事会会议记录中;1895年,他设立了拉·马蒂尼埃艺术奖学金,这笔款项也记录在加尔各答亚美尼亚学院信托基金的档案中。这些都体现了他致力于培养艺术人才的决心。他的慈善事业包括1887年向加尔各答亚美尼亚大教堂捐赠的巨额款项(教堂账簿记载),以及为香港圣约翰座堂安装的彩色玻璃窗(现保存于教堂档案中)。遮打于1902年获授圣米迦勒及圣乔治爵级司令勋章(KCMG),详情刊登于6月26日的《伦敦宪报》。遮打在香港立法局(1887-1926)和行政局(1896-1926)均有出色表现,其任期载于1926年的《香港蓝皮书》和1927年的《殖民地办公室名单》。他的政治敏锐性促成了香港平衡商业增长与文化发展的政策制定。 根据香港坟场记录,遮打于1926年5月27日逝世,遗嘱认证文件显示,他留下了价值320万英镑的遗产。遮打的遗产通过遮打道(1887年命名)和吉席街(1933年)等地标建筑,在香港的城市肌理中永存,官方命名记录保存于地政总署档案馆。香港赛马会于1955年设立的享有盛誉的“遮打杯”,至今仍纪念着他对马术运动的热爱。当代文献,包括《南华早报》1926年的纪念文章,都以“他赋予了香港以生命力和美丽”来概括他的双重遗产。
亚美尼亚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俄罗斯和中国的亚美尼亚侨民社区的见解
4 月 6 日,埃里温时间下午 6:00,俄罗斯和中国的亚美尼亚社区将举办首次联合线上活动“文化遗产保护”,将来自多个俄罗斯城市(阿纳帕、索契、秋明、特维尔、圣彼得堡和坦波夫)的侨民青年大使 (DYAP) 与中国同行联合起来,探讨在国外保护亚美尼亚文化遗产的实用方法,由专门研究亚美尼亚-中国文化交流的博士后研究员 Ani Margaryan 博士和埃里温国立大学历史学家和研究员 Armine Tigranyan 博士发表演讲。演讲者和主持人将讨论如何在侨民社区中保持传统、历史意识和亚美尼亚身份。参会者需要在https://www.norhayq.ru/vebinar_kulturnoye_naslediye_ru 上注册才能获得参与证书,这标志着促进全球亚美尼亚联系和制定统一的文化保护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
拥抱传统:亚美尼亚侨民参加西班牙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
中国新年源于农历,是全世界最令人期待的节日之一。每年,这个节日都与特定的十二生肖相一致,反映了时间的循环性。2025 年,人们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象征祖先智慧和宁静的木青蛇身上。除了传统节日外,庆祝活动还融入了被认为能带来繁荣和成功的习俗。中国新年主要在中国庆祝,但已具有全球意义,许多国家都加入了庆祝活动——包括西班牙。今年,巴塞罗那的亚美尼亚社区将首次参加庆祝活动。在埃尼·萨尔基相的带领下,“埃尼巴塞罗那舞蹈团”将展示亚美尼亚民族舞蹈和传统,凸显亚美尼亚侨民的文化丰富性。他们的演出定于下午 6:30 和 6:45 在巴塞罗那标志性的凯旋门附近举行。该活动向公众开放,邀请所有人来感受文化的和谐。
亚美尼亚文化展:天津精彩纷呈
2024 年 12 月中旬,在天津蒙特梭利幼儿园,亚美尼亚教师 Arevik 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庆祝亚美尼亚文化、美食、风俗、视觉艺术和传统服饰。孩子们了解了亚美尼亚丰富的传统,包括家庭在亚美尼亚世界观中的重要性以及亚拉拉特山对全世界亚美尼亚人的象征意义。在活动开始前,孩子们有独特的机会学习如何制作亚美尼亚传统扁面包“lavash”。活动期间,他们热切地分享了他们对活动的印象和所获得的知识。庆祝活动的亮点是孩子们对深受喜爱的亚美尼亚歌曲 Kaqavik(鹧鸪)的深情演绎。这首罕见的歌曲由世界著名的亚美尼亚音乐家 Komitas 创作,将民间元素与深厚的艺术性融为一体,成为亚美尼亚文化遗产的持久象征。歌词由著名作家霍夫汉内斯·图马尼扬创作,灵感来自口头传统。为了增加活动的真实性,阿雷维克老师穿了一件来自瓦斯普拉坎地区的传统长袍。这件精美的服装属于 ChinArmArt 收藏馆,该馆收藏了中国唯一的亚美尼亚民族服饰。
亚美尼亚学生作为南京大学团队成员赢得享有盛誉的比赛一等奖
202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上海举办了第七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杯”全国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在参赛选手中,亚美尼亚学生阿列维克·马尔加良凭借卓越表现,成为南京大学获得一等奖的重要一员。阿列维克的参赛表现是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不仅展现了她个人的奉献精神,还彰显了亚美尼亚学生在海外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她与来自德国的亚历克斯·阿佩尔甘茨和来自美国的雅各布·泰勒·科特尔组成的多元化团队,完美诠释了跨文化合作如何带来非凡成就。此次比赛侧重于跨文化交流能力,参赛者需应对涉及文化意识和适应能力的复杂全球情景。阿列维克的贡献尤为突出,凭借其细致的理解和跨越文化鸿沟的能力,赢得了赞誉。这次胜利不仅是阿列维克的骄傲时刻,也是整个亚美尼亚社区的荣誉,展现了亚美尼亚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卓越表现。
庆祝团结:亚美尼亚文化成为中国武汉国际文化节的焦点
第十七届武汉大学珞珈秋季国际文化节于 11 月 23 日至 24 日在中国著名学府武汉大学举行,重点展示了亚美尼亚文化遗产。与会者有机会品尝各种传统的亚美尼亚菜肴,包括多尔玛、帕苏特托尔玛、zhingyalov 帽子、果仁蜜饼、加塔和甜苏朱克。这些美食由 Anahit Vardanyan 精心烹制,Sis Aghayants 则提供正宗的亚美尼亚烧烤。文化节还包括一个国际象棋角,由国际象棋大师候选人 Sargis Stamboltsyan 负责,他为参与者提供了有趣的游戏。此次活动还展示了由 ChinArmArt 策划的来自 Vaspurakan 和阿尔察赫地区的亚美尼亚传统服饰。这些服装与手工装饰品一起展出,体现了亚美尼亚丰富的文化艺术。特别感谢 Lyudmila Avdalyan、Karine Avdalyan、Ani Asryan、Hasmik Lazyan 和 Nona Shiroyan 为本次活动做出的宝贵贡献。这次庆祝活动不仅彰显了亚美尼亚的传统,也加强了亚美尼亚和中国之间持久的友谊。traditions but also reinforced the enduring friendship between Armenia and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