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Petros Baronyan 或 al-Barun al-Mukhtari:奥斯曼朝拜指示牌背后的亚美尼亚梦想家

Petros Baronyan 或 al-Barun al-Mukhtari:奥斯曼朝拜指示牌背后的亚美尼亚梦想家

Petros Baronyan,也被称为 al-Barun al-Mukhtari,是一位 18 世纪的亚美尼亚发明家和翻译,曾在伊斯坦布尔的荷兰大使馆任职。1738 年,他发明了一种著名的朝拜指示牌,称为 Qibla-numā-yi āfaqi,以帮助穆斯林确定麦加的祈祷方向。该工具配有一张雕刻地图和一份全球近 400 个城市的列表;每个城市都经过编号,方便定位。他的朝拜指示牌在当时具有创新性,将实用功能与艺术设计相结合。
根据 Baronyan 在仪器铭文中提供的信息,1146 年 AH/1733 年,他向大维齐尔阿里帕夏 (1732-1735) 呈递了一篇名为 Jam-numā fī fann al-Jughrafyā 的论文,随后被命令制作一个 rubṭ-i shamsī(日晷),名为 rub-i mustadīr(一种带有两个环的便携式通用赤道日晷)。为此,他获得了丰厚的报酬,并受此鼓舞,开始研究一项新发明:朝拜指示器。在 Ra’īs al-Kuttāb Mustafa Efendi 的支持下,Baronyan 得以将他的设备呈交给新任大维齐尔 Yeğen Muhammed Pasha (1737-1739)。
制造者 Petros Baronyan 的名字出现在多个变体中。在朝拜方向的铭文中,他的名字被写成 Bārun/Bārūn al-Mukhtari(“发明家男爵”),而在他的译本中,他的名字被记录为 Pitrū Walad Bārūn al-Armanī (پترو ولد بارون الأرمني)。德国东方学家 Franz Taeschner 称他为“Petro veled Baron”,而土耳其科学史学家 Adnan Adıvar 则称他为 Bedros Baronian。
Baronyan 出生于中安纳托利亚城市开塞利,具体日期不详。他很小的时候就为荷兰驻伊斯坦布尔大使 Jacobus Colyer 伯爵 (1657-1725) 服务,后来成为联合省公使馆的译员。 1725 年科利尔去世后,巴罗尼扬担任两西西里王国驻伊斯坦布尔大使馆的首席翻译官。
他的朝拜指示牌通常用木板制成,上面印有两个圆形图案,一个描绘麦加的圣地,附有巴罗尼扬的描述,另一个展示由阿卜杜勒瓦哈卜·西迪基签名的世界地图。这些仪器被认为是科学工艺的杰作,将地理精度与复杂的艺术细节融为一体。铭文提供了详细的使用说明,通常包括巴罗尼扬的签名和生产日期。
巴罗尼扬于 1738 年制作的原始朝拜指示牌现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威尼斯市民博物馆基金会 – 科雷尔博物馆。这种仪器被称为带盒的 Qibla(麦加指示器)寻向板,是一幅用墨水和蛋彩画在纸上的作品,粘在木头上,用彩绘木框装裱。打开时尺寸约为 33.9 × 32.7 × 2.6 英寸,合上时尺寸约为 30.1 × 14.2 × 1.6 英寸。位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科雷尔博物馆保存了这件文物,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科学仪器的重要代表。有兴趣参观的人应该查看博物馆的当前展览,因为展览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
此外,受 Baronyan 原创设计启发的复制品和仪器已在各种展览和拍卖会上展出。东方艺术拍卖行拍卖了一块 Baronyan 风格的 Qibla 寻向板,制作日期为公元 1764/65 年,反映了他的作品的持久影响力。

Our contacts

WeChat ID: ChinArmArt2023

Email: [email protected]

Phone number: (+86) 17368731365